香港網絡大典
註冊
Advertisement

[]

炆怎會無本字?煮菜方法就有「煎炒煮炸燉焗」,康熙字典也有此字,不過就沒有「文」音。[1][2] --Ydog 2011年4月12日 (二) 14:46 (UTC)

不過當時官話到今日的普通話,「炆」字與「文」字應該是同音,所以「允炆」讀成「允文」毫無爭議。就算是廣東話,讀「允文」也較「允蚊」順口得多。加上依我經驗,十幾年前中史老師都是讀「允文」,故此讀「允文」應該算是約定俗成。正如「蕃」廣東話應讀「番」,但「吐蕃」一定要讀成「吐播」而不是「吐番」,因為要對應當地Tibet的名稱。--Wikiki 2011年4月12日 (二) 15:11 (UTC)
普通話的讀音,「炆」和「文」是同音,都是wen第二聲,不過就廣東話來說,是有絕對分別。另外,條目又指出「朱允炆」原名「朱允文」,是由於其父朱標刻意配合輩分而強加火字旁,現未能查證其事,極有可能屬野史部份,但又推理,既然朱允文是本名,有可能一開始大家都叫得習慣而一時改不了口,變成人之常情。--不是維基人 2011年4月12日 (二) 15:25 (UTC)
其實說了那麼多,最重要的是,相關網民討論在那裡?網典可不是原創學術討論的地方。 --Ydog 2011年4月12日 (二) 17:56 (UTC)
讀「文」的「相關網民討論」已補上參考來源,反而讀「炆」一方我就找不到了。事實上,那篇討論主題之所以引發了「允炆」讀音的討論,只是因為有人看到網典本條目說應該讀「允蚊」,所以才作出反駁的。
順帶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,網典難道不是香港網絡的一部份嗎?這裡的討論也是香港網民的討論呀!難道必須要在香港討論區高登討論區註冊帳戶發言,才算是「相關網民討論」嗎? --Wikiki 2011年4月13日 (三) 11:10 (UTC)
當天就是Comeon有太多以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條目,弄至網典今天被人告的下場,我想網典還是應以記錄為主吧。君可以在其他討論區引起討論,再在網典引述當中內容。如果連討論也引不起的話,也是否值得記載呢?得好好深思了。 --Ydog 2011年4月13日 (三) 12:56 (UTC)
其實網民意見不應該只局限於香港討論區高登討論區,有些劇集的討論區中的部分討論其實也有可取之處,大家不妨留意一下。--湯米‧提思 2011年4月29日 (五) 15:58 (UTC)

強暴情節[]

雖然知道不少網民對此反應熱烈,但其實並不鼓勵劇集濫拍這些情節。之前《鐵馬尋橋》的唐詩詠,及《女拳》的梁嘉琪都涉及強暴情節,但網典都沒有特別去記載。

最重要是,記載這些東西,會否成為坊間否定網典的口實。希望大家討論一下。 --Ydog 2011年4月28日 (四) 15:23 (UTC)

其實可以引用廣管局的《節目標準》,有關「性與裸露」內容限制。強暴屬於性暴力,故《節目標準》規定這類情節必須審慎和有技巧地處理。像劇中馬賽遭「性侵」的情節,就用上了蒙太奇剪接手法,以「一包米袋破裂,漏出白米」之類無關的內容來暗示。
香港電視台設有「節目標準及守則」部門,負責將所有即將播映的電視節目作審查;加上這類節目列作「家長指引」類別,故播出的節目,應該合符廣管局嚴格規定。 --通勤電車321系 2011年4月28日 (四) 15:33 (UTC)
我對網典的規矩還不是太熟悉,不清楚網典會迴避記錄強暴情節。其實今次強暴情節特別引來網民討論之處,就是如通勤電車321系兄所言,出現了米袋破裂的蒙太奇剪接手法。如果大家認為有需要,可以將條目中馬賽露面的圖片改為米袋破裂的圖片,減少網典的尷尬。--Wikiki 2011年4月29日 (五) 01:21 (UTC)
2011-5-6追記:既然已被香港傳媒報導了,我就認同Wikiki的建議,將條目中馬賽露面的圖片改為米袋破裂的圖片,並引用傳媒報導引述。[3]--通勤電車321系 2011年5月6日 (五) 05:20 (UTC)
其實網上已出現動態圖。[4] --Ydog 2011年5月7日 (六) 01:52 (UTC)

改編主題曲[]

其實我看過高登已出現過很多個版本,只是李力持那一個上了報而矣。--Ydog 2011年5月11日 (三) 16:24 (UTC)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