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網絡大典
註冊
Advertisement

香港人,換言之是香港居民。法定只要在香港居住期滿七年,就能夠成為香港永久居民。但一般認為,居留年期並不是區分是否香港人的主要因素,主要是他有沒有接受香港的核心價值,還是仍信奉大陸的一套。居留香港而不認同香港社會價值觀的人,被稱為新香港人

成份[]

香港人主要因其先祖的抵港年代不同,而分為不同的群體:

  1. 原居民 (-1842):香港割讓及新界租借英國前,就聚居新界,有丁權,主要親建制派
  2. 抗戰前抵港 (1842-1941):由於抗日戰爭時,香港大飢荒,當時很多香港人回鄉覓食,並沒有重返香港。因此這時期的香港人,只有財閥大家族才有明顯的後代留港,平民很少。是香港建制的中堅。
  3. 中共建國前抵港 (1941-1949):上海商家、文化界人士為主,對香港政經很大影響力,財閥後代親建制,家道中落的多反建制。
  4. 毛澤東時期抵港 (1949-1978):逃避大躍進飢荒、文化大革命逼害而來港,除在政經界上位者,對共產黨深痛惡絕。不過亦有年老者「驀然回首」,變得愛國愛黨。
  5. 鄧小平時期抵港 (1978-1997):大陸改革開放後,為尋求更好生活來港。當時香港並無完善的福利制度,很多經歷貧窮的時候。他們感激香港賜給其安康的生活,很多反而成為港英制度的擁護中堅。不過亦有中年人轉軚,變得愛國愛黨。
  6. 回歸後抵港 (1997-):很多仍維持大陸的觀念來生活,除了身份證是香港人,骨子裡仍是大陸人。不過也有例外,例如來自廣州的歌手張敬軒
  7. 回歸後出世的年輕人,大多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反對及厭惡共產黨執政。

很難以抵港年份界定誰才是香港人。另外香港是一國際化城市,除了華人外,亦有在此落地生根的外藉人士,例如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南亞裔人士,個案可參考喬寶寶。香港人願意承認他們為一份子,但大多抗拒新香港人

香港人特色[]

  • 語言以廣東話為主,普通話只有「煲冬瓜」水平。一般認為只懂普通話的不算是「真香港人」。
  • 中文書寫使用繁體/正體字,抗拒簡體字
  • 不一定愛共產黨,不認為黨等於國。
  • 信奉自由貿易,不崇尚潛規則。
  • 姓氏英文用廣東拼音,接受台灣拼音,例如徐姓以廣東話是拼成"Tsui",但拼成台灣慣用的"Hsu",在香港是可以接受,且為數不少。但如堅持以大陸拼音作英文譯名的,姓氏中出現X、Q、Z等字母的,即使居留多久,仍被界定為「新香港人」。

別稱[]

  • 港燦:由「阿燦」一詞演化而成,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,香港人自嘲的貶稱,某程度上是一個虛詞,泛指一個如此不堪的香港人,其語調侃意味。
  • 港農:出自電影「北京樂與路」,是指香港人在大陸人面前財大氣粗,如暴發戶的農民行為差不多,是片中北京人對男主角吳彥祖的稱呼。近年因香港人相對大陸人轉為弱勢,已較少被使用。
  • 港豬:社運人士間的術語,用以指責政治冷感的香港人,只會以「搵食」、「為頭家」作藉口,對身邊的社會問題不聞不問,形容這類人如豬一樣愚蠢,只會關心「食同瞓」。

事件[]

《牛津字典》加入Hongkonger及Hong Kongese[]

2013年3月中旬,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的《牛津字典》(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, OED)網上版加入900多個新詞,當中包括「Hongkonger」及「Hong Kongese」,均可解作名詞「香港人」,而後者亦可當作形容詞,意指「香港的」。

曾在英國留學的作家陶傑表示,經《牛津字典》收錄的詞語,在世界上有一定普及性及地位,今次新增了「Hongkonger」及「Hong Kongese」,相信是因為出版社認同香港人是「特別的華人」,才會特意收錄。

陶傑指出,「ese」尾的名詞,一般是指一個民族,例如「Japanese」指日本人、「Chinese」指華人,他表示:「『Hong Kong Chinese』係指香港的華人,是事實,沒有貶意。」有網民認為《牛津字典》加入「Hongkonger」及「Hong Kongese」有助提高本土意識及香港人的國際地位。[1]

教師改簿「沒有香港人」[]

2015年1月中,facebook專頁「我係香港人 I am a Hongkonger」上載版友分享照片,表示是一份幼稚園中文習作,題目要求學生寫上「我是中國人」後創作句型相關句子,結果學生寫上「我是香港人」,老師卻在批改時用紅筆寫下「沒有香港人的!」[2]網民對老師的批改大表不滿,認定老師是來自大陸,並以創作句子「老師不是香港人」作回應;又有網民不明白世上既然有客家人、潮州人、東莞人、台山人、褔建人、水上人,為什麼沒有香港人;亦有網民指出牛津字典也有「Hongkonger」,強烈呼籲事主公開校名,並作出強烈譴責。[3][4]

涉事幼稚園及後在網頁中回應指,老師在課堂中,與學生建立「國籍以國家為本」的概念,學生在功課中創作句子時寫了「我是香港人」,故老師認為該句子在文字上未有顯示課堂中講解的相關概念,才在評語中指「沒有香港人的」,同時對因此引起網民的誤會深感遺憾。園方又強調持守政治中立原則,學校向來重視學生品德培育,教導學生尊重他人意見,學會明辨是非、關心社會。

事後,「慈雲山建設力量」facebook專頁指校方透過通告形式向各家長解釋事件純屬「誤會」,多謝各位家長對事件的支持,校方一貫政治中立。不過在發放通告前,一名家長於與校方溝通的WhatsApp群組內,遊說其他家長一同支持校方。報道指出,已有不少家長聯署支持學校教學方法,以「xx 班 xxx家長」的形式記錄,寫上心意卡上。此舉惹起部份不認同校方繼續以「誤會」作辯解的家長不滿,並表示從來沒有就今次事件,表達對校方支持,更擔心子女在校內也會受影響。[5]



本土設計師製圖解釋香港人[]

2015年6月下旬,有本土設計師趁七一將近,設計了24幅「香港人不是中國人」的系列圖,設計師表示,製圖目的是「為了在如此悲痛的日子表達哀傷和香港人被中國人殖民的事實,也為了明確的告訴全世界香港人和中國人不同」。圖片更以英文作註解,令外國人更了解兩地的矛盾,並廣邀網民修正英文。

這一系列圖片於「本土工作室」facebook 上載了兩小時之後,就隨即獲得網民熱捧,有過千人分享。24幅圖片之中,有介紹香港人的文字、貨幣、粗口、文化、紀律等等,都與中國極為不同。亦有圖片恥笑大陸人只懂抄襲,食物安全問題亦遠較香港嚴重。

不過在眾多項目之中,設計師認為香港和中國有一項東西是沒有分別,就是中國的公安與香港的警察




執「死人橙」事件[]

2016年5月14日早上,一名76歲果欄臨時搬運工人,運載多箱生果時於廣東道被私家車撞死,生果散滿一地。發生奪命車禍後不久,清潔工人在物主放棄貨物後到場清理,與此同時,不少街坊經過現場,眼見滿地鮮橙,登時不理會事件因由,一起上前撿拾地上鮮橙,裝滿一袋二袋,有人更撿拾得笑逐顏開,當中一名大叔最為誇張,推著手推車到場,更毫不客氣地將兩大箱鮮橙放上手推車。儘管在場傳媒已告知該處發生奪命車禍,但只有極少數人聽畢後會放下手中鮮橙離開。

事件被《蘋果日報》fb專頁披露後,收到5萬個心情,其中3萬多個為「嬲嬲」。由於這種現象一向在香港網民恥笑的大陸人身上發生,這次由香港人自己「擔崗」,引起很大的熱議。有網民立即推脫:「睇樣都知佢係新移民」。不過亦有網民留言希望大家面對現實:「有人話係大陸人,我唔信囉!一睇就知香港人啦!面對現實啦,香港人!唔好覺得所有香港人都幾高尚!冇素質d人大把!」、「所以5(唔)好再笑大陸人,在公路車禍現塲執橙,香港人同樣如是,50步笑100步」。[6]

註解

另見[]

外部連結[]

Advertisement